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15)

日期:2013年06月22日  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释义】 本条是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的措施的规定。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创造就业条件,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当前,我国在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只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人口这么多,就业压力这么大,长期以来之所以能在劳动力供求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主要就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积极的就业政策,得益于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要看到,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不同的经济结构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不同的。前些年,一些国家曾出现了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注重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部门,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潜力在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呈快速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23,77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948万人。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还比较低,目前仅占就业总人数的31.4%,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普遍都在70%以上,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后,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吸纳就业较多的传统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第三,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据统计分析,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制造业就业在经过1997年至2002年不断下降的过程后,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步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