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2月23日 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次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由此,可见储蓄已经成为私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宪法和民法通则关于保护私有合法财产的规定,本条明确规定了储蓄受法律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合法的储蓄才受法律保护。所谓合法的储蓄,一是存款的来源合法,二是存款的机构是依法批准可以从事储蓄业务的机构。
(二)投资
投资是指将现有的资金或者可用于消费的价值投入到未来可以获取更大价值的经济活动。投资活动主体与范畴非常广泛,这里是指私人投资,主要的方式通过购买股票、基金、债券、期货以获取更高的资本收益,也包括将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以扩大再生产或者获得资产收益等行为。对国家而言,投资活动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投资使得生产得以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成为经济不断持续增长的推动力。对私人而言,投资是个人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法保护合法的投资及其收益是保护私人财产的重要内容,也是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投资行为以及以此获得投资收益不受法律保护。
(三)继承权
继承权是指在自然人死亡后,根据遗嘱或者法律规定而承受死者遗留财产(遗产)的权利。继承遗产也是私人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个人对其合法的财产可以依法自由地支配,当然有权决定自己死后财产的归属,这是私人财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宪法第十三条就明确规定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因此,本条依据宪法做了同样的规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继承权发生的根据是法律的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的指定。根据我国继承法、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继承权取得的根据有:(1)基于婚姻关系而相互取得配偶财产的继承权。(2)基于血缘关系而取得继承权,即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基于血缘关系而取得继承权。(3)基于扶养关系而在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取得的继承权。自然人在生前可以依法自由支配自己所有的财产,其中就包括了通过遗嘱的方式来决定自己死后财产的归属。根据继承法第二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根据本法的规定,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都可以作为遗产,因此,私人所有的一切合法的不动产、动产以及金钱、投资收益等都可以作为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