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8月19日 来源:中企法培 作者:管理员 点击:次
各相关单位:
2025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并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对司法实践中各地存在分歧的一些裁判观点进行了统一,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中个别的已执行多年的条款进行了重大调整或废止,将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产生深远影响。
本课程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及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中的核心条款进行系统归纳,结合司法实践和用工实际,深度解析司法解释中核心条款的运用,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提供极有实操性的应对思路,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不讲枯燥理论,只谈实务操作!纯干货,杜绝水分!席位有限,先报先得!
一、新规之下,超龄劳动者用工模式重塑与风险隔离
1、司法解释二废止司法解释一中超龄人员按劳务关系处理的规定意欲何为?
2、已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用工争议及处理;
3、尚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但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用工争议处理;
4、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抑或特殊劳动关系;
5、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新政策下超龄人员哪些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哪些不受劳动法保护?
6、弹性延迟退休需满足的条件及操作流程;是否适用于所有员工?
7、退休返聘用工关系的认定及实操注意事项;
8、退休返聘协议的签订与管理;
9、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工伤认定及法律风险防范;
10、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风险点及实务操作;
11、达到退休年龄但社保缴费未满15年,劳动关系如何处理?能否终止?
12、企业如何通过特定人员工伤险和商业保险转移超龄人员的工伤风险?
二、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带来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1、司法解释关于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新变化;
2、司法实践中各地对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认定;
3、未足额缴纳是否属未依法缴纳?是否存在经济补偿责任?
4、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事后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主张经济补偿是否违反诚实信用?
5、员工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合理期限的限制?
6、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事后主张补缴,是否需承担一部分滞纳金?
7、员工不同意缴纳社保,用人单位如何应对?能否按违纪处理?
8、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事后主张补缴,用人单位能否要求返还以支付的社保补贴?是否有时效限制?
9、员工投诉补缴,单位全额补缴后,能否要求员工返还其自付部分的社保费用?员工拒绝如何处理?
三、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争议及应对措施
1、司法解释二中关于二倍工资的计算规则;
2、司法解释中关于不予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二倍工资情形;
3、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关于二倍工资的计算规则;
4、二倍工资的基数包括哪些工资项目?不包括哪些工资项目?
5、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还要继续支付吗?
6、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及时效起算点如何确定?
7、用人单位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起算点及支付期限;
8、员工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应对方式;
9、司法解释中哪些劳动合同期限续延不属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
10、劳动合同补签、倒签、代签法律风险防范及实操要点;
11、如何有效应对员工各种“招数”主张二倍工资?
12、电子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存证,如何确保其法律效力以规避二倍工资风险?
四、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的强制缔约义务及应对策略
1、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能否单方终止?是否强制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再次订立了固定期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二倍工资风险?
3、第三次签了固定期限,劳动者能否主张无效或要求变更为无固定期限?
4、第一次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是否会认定为签“第二次”?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是否会认定为签“第二次”?
6、用人单位变换劳动合同订立主体是否属签了“第二次”?
7、不同关联公司签的劳动合同次数会不会连续计算?
8、实务中用人单位还会用什么规避“第二次”的方法?裁判机关会怎么处理?
9、劳动者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但主动要求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如何操作才能避免法律风险?
10、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僵局的破解思路。
五、无效劳动合同导致的争议处理及应对
1、司法解释中关于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规定解读;
2、司法解释关于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劳动报酬支付和经济补偿责任;
3、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4、司法实践中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及解除方法;
5、用人单位如何应对无效劳动合同带来的法律风险?
六、特殊待遇问题与服务期
1、劳动合同法关于约定服务期的条件;
2、培训费用包括哪些费用?是否包括培训期间的工资、生活费等?
3、哪些解除合同情形劳动者可以免除服务期违约金?
4、哪些解除合同情形劳动者需要支付违约金?
5、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免除服务期违约金?
6、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的违约金计算规则;
7、司法解释关于特殊待遇与服务期的约定方法、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如何计算?
七、用人单位单方调岗风险防范与实务操作
1、司法解释二正式稿中未保留征求意见稿中的单方调岗规定,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调岗?
2、调岗与劳动合同的变更;一定要双方协商一致才能调岗吗?
3、法律规定可单方调岗的情形;
4、基于司法实践,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方法;
5、经营需要能否单方调岗?如何证明“经营需要”?
6、劳动合同中能否对调岗进行事先约定?法院是否支持调岗约定?
7、公司单方调岗,员工拒绝去新岗位上班如何处理?
8、员工不去新岗位报到而是仍去原岗出勤如何处理?
9、员工到新岗位上班后又反悔要求回原岗位如何处理?
10、公司能否单方在不同子公司之间对员工进行调动?
11、公司调整员工工作地点,员工拒绝,如何处理?
12、工作地点约定技巧;
13、不能胜任工作调岗的认定标准;
14、考核居于末位等次,公司能否单方调岗降薪?
15、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分支机构、部门或岗位撤销,能否单方调整工作岗位?
16、公司能否对涉密员工进行离岗前调岗?
17、惩罚性、侮辱性调岗如何认定?
18、最高法院和人社部对调岗的裁判观点。
八、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司法认定及风险防范
1、司法解释关于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司法认定规定;
2、裁判机关认定规章制度是否合法的条件与规则;
3、规章制度制定中的民主程序流程设计与操作方法;
4、规章制度公示告知的操作方法;
5、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条款不一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方法;
6、下级单位用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及解决方案;
7、员工不当行为十分严重,但规章制度中却未规定,公司如何解除才无风险?
8、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两个解除理由如何选择?
9、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指引。
九、关联公司交替用工与混同用工
1、存在关联关系的单位交替或者同时用工法律风险;
2、如何确定劳动关系主体?——“合同优先”与“管理实质”原则;
3、关联公司混同用工的司法认定标准;
4、司法实践趋势:从严审查与“穿透式”审理;
5、混同用工连带责任的触发与豁免;
6、“工作年限合并计算”的核心前提;
7、不同关联公司签的劳动合同次数会不会连续计算?
8、“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单位的司法认定;
9、建立完善关联公司用工的“防火墙”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10、集团内人才流动/借调/委派的合规操作指引,如何做到风险隔离?
十、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举证责任与加班工资裁判规则
1、司法解释关于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分担;
2、标准工时制下的加班工资计算规则;
3、计件工资下的加班工资计算规则;
4、综合计算工时制下的加班工资计算规则;
5、不定时工作制下的加班工资计算规则;
6、计算加班工资时,20.67和21.75如何使用?
7、补休的适用条件;平日加班和法定节日加班能否用补休代替加班费?如何防范风险?
8、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与约定技巧;
9、公司与员工约定实行包薪制,是否需支付加班费?
10、法定节假日加班300%工资是另付2倍还是3倍?
11、出差期间遇上休息日或法定节假日要算加班费吗?
12、加班审批制度能否对抗加班费支付?如何避免风险?
13、加班工资的追索期限;
14、新业态用工模式下(如居家办公、灵活办公),工作时间的认定与加班管理难题。
15、如何通过有效的考勤管理和加班审批流程,构建加班费争议的“证据链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