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正月初九)重庆开县团凤村,66岁的李家护准备回家。 今年66岁的李家护早在7年前就结束了外地打工之旅,曾经去过绵阳、广东东莞等地方。7年前,老伴身体不好,走不得路,自己也59岁了,考虑到自己年岁也高,回家照顾老伴。澎湃新闻记者 程艺辉 图
在连续4年公布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的统计数据后,国家统计局突然暂停公开这一数据。
2013年2月,澎湃新闻(东方早报)率先将目光聚焦50岁以上的农民工(见《东方早报》2013年2月26日刊登《第一代农民工面临高龄困境: 养老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一文),关注这一3000余万人群的打工生活、背后的辛酸以及即将到来的养老困局。上述独家报道引发了舆论关注,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此后对我国高龄农民工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此前,有些省、市自行统计发布),至今已连续发布了5份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2978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2.2%,有2803万人;2010年,全国农民工24223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2.9%,达3124万人;2011年,全国农民工25278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4.3%,有3614万人;2012年,全国农民工有26261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5.1%,达3969万人。
统计数据清晰地显示:2009年至2012年,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与总量连年冲高,且从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尤以建筑业为重。
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突然暂停公布了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数据。该报告取消了之前的“农民工年龄构成”一栏,而是用“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来代替(注:以1980年为线划分)。
如此,我国农民工的年龄构成,尤其是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和数据,在外界看来“成了谜”。
不过,律师周立太等长期关注农民工命运并常年研究农民工监测报告的人士称,2013年与2014年,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与总量“肯定是上升的”,或早已突破了4000万。
国家统计局为何突然暂停公布我国高龄农民工数据?是这一数据过于敏感,还是另有其因?
3月2日,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心公共服务处李姓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因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所涉及数据的统计方法为抽样调查,与真实情况有误差,因此不便于公布。
2015年2月28日(正月初十)重庆开县团凤村,59岁的陈四九在家背后的公路上,这条路是他自己还乡后抽时间修建的。澎湃新闻记者 程艺辉 图
【编者按】
你还记得这则新闻吗?2006年12月,山东济南市建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施工单位为农民工的饭菜里“加肉”。在你的印象里,建筑工地农民工碗里的饭菜是不是还是“土豆、大白菜,偶有几片大肥肉”?
如今,多数工地的伙食都是包工头或施工单位负责(“包吃”),“老板”们是否还在为节约成本,在伙食上“偷工减料”?
如果你认为“没肉吃”的打工辛酸,那么,在工地里满是高龄农民工的今天,“有肉吃”的背后,或许更辛酸。
2013年,是谢国万外出打工“最高兴”的一年。这一年,他已59岁且中途病休了2个月,但包工头提供的伙食是打工生涯中最好的,“每天半斤肉,有时吃不完都倒掉了。”
2014年,谢国万又回到了“有肉吃”的工地卖苦力。2015年再次外出打工,61岁的他择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伙食要好,菜里肉要多。
谢国万解释了“挑剔”伙食的原因:力工的工资基本是按日计算,“干一天给一天的钱,不干就没钱。在工地,有体力才能赚得多,没体力,就赚得少。”
包工头李家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手下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了90%以上,这些高龄农民工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工作,大多时间要靠吃肉来补充体力,“只要一天不吃肉,心里就发慌。”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高龄农民工“靠吃肉维持体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建筑工地清一色的“老人”
1995年从重庆开县团凤村前往深圳打工的李家海,今年已52岁,随着城市高楼的增加,自己也步入了高龄年代。在深圳承包建筑工程的他清楚记得,2000年前,自己手下的农民工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渐渐地,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前跟随自己多年的民工兄弟,也由青壮年逐渐步入高龄,甚至超龄(60岁以上)。
李家海说,他的包工队常年保持有60名农民工,最多时有300人,目前,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90%以上。
多名包工头说:建筑活苦,年轻人不愿意干;高龄农民工能吃苦,但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谁不想要年轻壮实又踏实肯干的人啊!” 李家海说,但他没有选择,因为从2013年开始,他所在的建筑工地已找不到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了,全是清一色的“老人”。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前出生)的一半。
李家海说,对包工头而言,最大的苦恼就是高龄农民工的健康问题,“人上了年纪,容易生病、受伤。”为此,他们采取了应对措施,比如在和建筑商签订合同时,约定5千元以下的医疗费由包工头承担,超过这个数额的,由建筑公司买单。
“建筑行业的包工头不会给农民工买个人保险,顶多买一份集体保险。”李家海说。
高龄农民工靠吃肉补充体力
李家海透露,变老的农民工,劳动能力与日俱降,只有靠吃肉来补充体力,“我自己也一样,只要一天不吃肉,心里就发慌。”
对于李家海的这一说法,澎湃新闻采访的103名高龄农民工中,98人认同;11名包工头,全部认同。此外,一半以上的高龄农民工将(包工头提供的)“伙食”作为择工的重要参考指标。
高龄农民工们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吃肉”不是难事,“(但)我们必须得多吃肉,补充体力。”
谢国万等人称,力工的工资基本是按日计算,“干一天给一天的钱,不干就没钱。在工地,有体力才能赚得多,没体力,就赚得少。”
53岁的重庆籍农民工刘大明,外出务工已有15年,先后去过乌鲁木齐、宝鸡、广州等地,进过工厂,修过铁路。
2013年,刘大明在工地用铁錾子打石头时,一粒石子飞溅起来打瞎了他的左眼。安装了假眼后,他又回到工地上。
刘大明称,他能坚持下来的秘诀就是“多吃肉”,“如果不吃肉,总感觉脚耙手软的,哪来力气干活?!”
60岁的朱红坤告诉澎湃新闻,他与刘大明一样“舍得吃肉”。他说,绝大部分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农民工,都得靠吃肉来补充能量,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已在高龄农民工之间达成了共识。
40岁的重庆人谭修平,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承包建筑工程有两年时间,手下有20名农民工,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7人。
谭修平说,他们干的大多是扎钢筋等活,体力消耗大;为了照顾高龄农民工,他特地要求工地伙食团加强营养搭配,至少保证每天有两顿肉吃,有时候,晚上还要加餐。
他称,除了吃“大锅饭”,一些民工有时候还私下邀约几个兄弟伙AA制,买肉到伙食团加工。
对于高龄农民工靠吃肉补充体力这一说法,包工头黄德燕同样感受很深。
黄德燕在江苏承包建筑工程已10年,手下有农民工百余人,高龄农民工占了70%以上。他说,高龄农民工因体力消耗大,不得不靠吃肉来补充体力。
工头:保证农民工每天吃肉四两
李家海介绍,工地食堂多是随项目开工临时搭建的。他所在的建筑工地有民工200多人,工地食堂一日三餐是这样安排的:早晨稀饭、馒头、包子;中午和晚上,两荤两素一汤(猪肉+鱼+莴笋+白菜+紫菜汤),荤菜以猪肉为主,晚上有时候增加炒鸡蛋;每个民工的伙食费用标准是早餐3元,中餐和晚餐,各10元。
李家海透露,肉食的采购也有所讲究:食堂每天安排专人前往农贸市场或超市采购,猪肉多选择背部或臀部,因为肥肉多一些;这些肥瘦搭配的猪肉到了食堂,还会被分割,肥肉炒回锅肉或红烧,瘦肉混合其他蔬菜炒;即使买猪腿,选择后腿,不买前腿,原因是,前腿肉少,价格还比后腿每斤高出2-3元。
李家海说,荤菜不能太单调,每隔两天换一次,比如这两天是猪肉+鱼,过两天换为猪肉+鸡腿或鸭腿;菜谱轮番换,每天的素菜保证有六七样,“两天吃掉一头猪,基本上保证每位民工每天有4两肉吃。”
贵阳城区“中渝第一城”工地伙食团负责人罗德胜说,他们的伙食与李家海的工地相似,“一天三顿下来,每人伙食费在25元左右。”
罗德胜对一细节记忆深刻:有些民工为节约,中午、晚饭只吃两个荤菜,不吃青菜,这样可以节省两元钱,“前些年,农民工为节省,少吃肉菜多吃素菜,现在正好相反,年纪越来越大了,不吃肉,体力是真跟不上了。”
60岁以上农民工,除了“多吃肉”,还得染发
重庆开县劳务办主任袁万祥说,随着全国多个省市开始禁止(或从严执行)60岁以上农民工上一线作业,部分“超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农民工被迫返乡作业,在工地上“打游击”。
不过,各地“严禁60岁以上农民工一线作业”的法规,并没有完全阻挡这群老年人继续打工赚钱的脚步。
澎湃新闻采访的16名“超龄”农民工中,有的持假身份证得以留在工地,有的走进理发室将白发染黑,有的用体力与勤恳的工作态度征服了包工头,包工头主动协助应对劳动监察部门的检查……
李家海手下有一名陈姓农民工,今年已76岁,属五保户,在建筑工地干“破桩头”的活。
他告诉澎湃新闻,这名超龄农民工年岁虽大,但身体好,比一些年轻人还能干,每月能挣六千元左右;但总担心被查,每遇劳动部门检查,他都会找理由拒绝出示身份证。
在重庆开县团凤村,谢国万、向可平、李井兴等人因踏实肯干,获得老板的认可。向可平和谢国万说,工头每年都会主动邀请他们继续外出打工,并承诺“工资不会比去年低,也不会比年轻人少”。
不幸的是,有“超龄”农民工倒在了异乡。2012年,62岁的陈昌全在新疆突发脑溢血,医疗费花了好几万元,“花光了打工的所有积蓄”。如今虽已基本康复,却被迫告别了打工生涯。
我国农民工中到底有多少60岁以上的打工“老人”?就此,国家统计局从未公布过数据,亦没有省、市公布过具体数字,一直“是个谜”。
“明星”打工村——重庆开县团凤村的多名村干部说,该村300余名50岁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中,“超龄”农民工不低于50人。
年老了,苦力“值钱了”
高龄农民工为何年迈还要拼体力外出打工?103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50岁以上农民工中,绝大多数说“趁着还能干,多赚点儿”,他们没有职工养老金,有的还是家里的顶梁柱。
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多年来,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尤其是建筑业,一直在“榜单”中,且“(每年)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8%上升到18.4%;月均收入从2009年的1625元暴涨到2013年的2965元。
近年来,有关60岁以上的农民工受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等争议,越来越突出。
包工头黄德燕感叹,建筑工地农民工越来越难招,即便50岁以上的农民工,也同样难寻,虽然心里对高龄农民工(容易受伤)有顾虑,但他最担心的是“开工时间到了,那些50岁以上的农民工是否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