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更贪婪,证监会公布41起“老鼠仓”案,其中7起交易金额超10亿!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涉案帐户分布在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北福建等多个省市。
解说:
更触目,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多家知名机构竟然都揪出了“硕鼠”。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1:
保险产品它不实行全资信息披露制度,公众的话他无法通过公开的渠道,了解到保险产品它的运行信息
解说:
更隐蔽,多环节调配资金,频繁变换交易方式,内外串通共同作案
《新闻1+1》今日关注:熊市,牛市……“老鼠市”?
主持人白岩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昨天是中国的A股市场进入2015年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结果大盘噌一下上涨了接近4%,让所有的股民朋友都感觉是眉飞色舞。而今天又创了新高在盘中。说到这样的一种趋势,狂飙突进的进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两个动物,一个是熊,一个是牛,这熊陪了我们这么多年了,终于走了,我们终于把牛给迎来了。但是我们今天可不想说这两种动物,而是说的股市当中第三种动物,什么呢?老鼠。啊?股市不是有牛市和熊市,怎么还有老鼠,是“老鼠市”吗?来,我们关注一下“老鼠”。
一组媒体标题:
证监会筑基金“老鼠仓”防火墙、证监会再打基金老鼠仓、治理“老鼠仓”再出重拳。
解说:
眼下,股市大涨,又激起了很多股民的热情,但是,与那些进行非法交易的人相比,股民们赚的钱,恐怕不值一提。来自证监会的信息,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非法交易,仍是股市里毒瘤,值得警惕。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破坏资本市场诚信基础,是《证券法》、《基金法》和《刑法》明确禁止、规制的违法犯罪行为,是证监会及相关执法部门历年来严厉打击、关注的重点。
解说:
证监会公布信息称,从2013年下半年,证监会就启动了大数据分析系统,目前已立案调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件达到41起,包括20家金融机构内的39名涉案人员,都已经被移送公安机关,其中有两人已受到刑事处罚。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金融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常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恪守诚信职业操守,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解说:
证监会此次公布的名单和案件,除了数量多,涉案金额也令人震惊。信息显示,在近期已查办的案件中,涉案交易金额累计10亿元以上的有7件,非法获利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3件。
而最让人吃惊的是,这些硕鼠大多来自国内知名的金融机构,其中既包括像华夏基金、海富通基金这些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里的龙头公司,也还有像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样的保险业巨头。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一大队政委任志强:
在案件的查处过程中发现,犯罪主体的多元化,从以前传统的基金经理、资管公司的从业人员,现在逐步发展到有银行的、有券商的,比如我们发现有私募理财产品的投资主管,有保险公司的投资主管,这都反映出犯罪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解说:
除了涉及金额大,涉及金融机构知名之外,证监会相关工作人员也强调,这些案件在实施过程中,还采取了多环节调配资金、频繁变换交易方式等隐蔽性较强的手段,内外串通共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对此,证监会表示,要不断提升监管执法的专业化、科技化水平,加大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
主持人:
其实是在12月中下旬的时候,证监会发布了40多起这样的案件,表达了对“老鼠仓”严打的态度。今天在电视媒体上我们又看到了其中的一些案例,接下来我们在短片当中。不过现在要关注与这次严打有关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41起证监会公布的已经立案调查的案件,它包括20家金融机构,涉案人员39名,而且其中有7个以上案件都是超过10亿这样的金额,可以说是规模非常大。
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权威人士,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吴晓求,吴所长,您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您好,您好!
主持人:
其实很多的朋友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股市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狂飙突进,百点、百点地向上突破,那在这样的进程中,证监会公布这样的严打“老鼠仓”的案件,是算利好啊,还是算利空,您怎么去分析的?
吴晓求:
首先这表明证监会对这种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这种内幕交易行为是保持一个零容忍的态度,对市场当然是一个利好。就表示所有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都是在严厉的一个打击之下。而且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发展过程中,对于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这个行为,现在都比较多,所以要保持一个高压的态势,才能保持这个市场的足够的透明度,才能保持这个市场的公平性。
主持人:
吴所长,从一个大的范围去看的话,大家总在说,证券市场是两个动物,要么是熊,要么是牛,但是其实第三种动物,这老鼠也挺可怕的,你觉得老鼠跟牛和熊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吴晓求:
这个牛市和熊市表示是市场的一个状态,牛市是不断的往上走,熊市是非常低。这个老鼠主要它是一个见不得的事,它见不得阳光,它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内幕交易,利用信息的优势,事先买卖股票,来获得他的一个不应该得的收益,我们把这个叫“老鼠仓”。
主持人:
也许在牛市中也会存在“老鼠仓”,但是“老鼠仓”如果不认真地严打或者管理,任其泛滥的话,一定会是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晓求:
在市场的任何时候它都有“老鼠仓”,熊市有熊市的“老鼠仓”,牛市有牛市的“老鼠仓”,这个“老鼠仓”它最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的公正性,因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最重要的,它是要信息披露的一个透明度,要保证这个市场的一个公平,要保证交易的公平,如果“老鼠仓”存在,就会损害市场的一个信用度,也会损害投资人的信心。
主持人:
没错。吴所长,涉及到具体的公布41起案件,发现证监会在用大数据这样一个概念,就嗅觉很灵敏地感觉其中的问题与大数据有关,这是不是新技术其实为新时代的防范带来了新的机会或者说手段。您怎么看大数据的神奇?
吴晓求:
过去我们查处“老鼠仓”这种内幕交易,它主要是通过举报来查处的,那么现在除了举报以外,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这个平台,来看看哪些交易是违背了常规。因为大数据它可以看到哪一些投资是频繁的出入,而且这个出入和大数据是连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发现它的端倪。所以大数据为我们事先的捕捉老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比原来的举报要好的多,因为通过举报,它要很多的证据,时间非常长,而且查证起来非常麻烦。有了大数据之后,马上就能够发现哪些交易可能是有疑问的,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手法。
主持人:
好,吴所长,一会儿还会也问题,我们会向您探讨。其实大家也会去担心,有的时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但是道高一丈的时候,魔肯定也想着继续去超越你。那如何更提早地去进行防范呢?
解说:
投资者花钱买基金,是希望基金经理们用专业知识去做投资,为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可是,在有些基金经理手中,公众的钱,却成了他们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他们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基金投资交易信息,有的是自己直接操作帐户交易股票,有的是将这个信息告诉朋友,由朋友进行交易。
解说:
老鼠仓的操作,简单地说,就是基金经理提前获知本机构要买入哪支股票,然后自己操作账户,或者让亲友提前大量买入这只股票,这部分非法囤积的股票就被称为老鼠仓,等基金开始大手笔投资这只股票时,股价通常会被抬升,他们再将囤积的股票卖出获利。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基金经理应该尽职尽责去进行投资,如果他做老鼠仓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他考虑的不是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在两者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选择个人利益,甚至用基金产品来高价接盘他个人投资的这些股票。
解说:
2014年,中国股市向好,但偏股型基金的整体收益却跑输了大盘,这多少印证了办案人员的判断,那就是一部分基金从业者没有在用心为投资者赚钱。但是,查处这样的内幕交易,并不容易。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一大队政委任志强:
因为往往他会规避我们的打击,往往把信息传递给他人,由他人代为操作,事后再按照约定分成。
解说:
办案人员介绍说,老鼠仓的操作者,往往借助亲戚朋友甚至更远的隐匿相关人来操作,这种隐蔽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不管他采取多么隐蔽的措施,往往还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他会在账户的资金划转过程中,有一两笔会转向他本人或者他的配偶,他的家庭成员。同时他的股票下单也使用了本人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就是在几千笔的交易过程中留下来一两笔,调查人员就根据这些线索捕捉到相关信息,进而锁定相关人员。
解说:
罗泽萍,被业内称为最会赚钱的五大女基金经理之一,她罗泽萍所在的华夏基金,也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龙头公司,规模最大。
罗泽萍从2007年11月到2014年3月,先后担任华夏行业精选基金和华夏优势增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全权负责所管理基金产品的投资决策、交易指令下达等,完全掌握基金投资内幕。证监会办案人员发现,名字为周某某和王某某两个账户,大量出现先于或同步于基金产品买入某只股票,并先于基金卖出获利的情况。而周某某曾跟罗泽萍是同学,王某某则是罗泽萍弟弟的同学。
证监会办案人员初步确认,罗泽萍在2009年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因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79只,累计买入成交金额超过1.7亿元,获利643万多元。
而此次公布的案件中,同样来自于华夏基金的另一位涉嫌老鼠仓操作的是刘振华,他在公司曾担任重要的中层领导职务,所买卖的股票更多涉及的是知名上市公司。
一个知名金融机构,同时出现两名违规操作者,令人震惊!
主持人:
其实有很多出现了问题的从业者,你会发现他的智商很高,而且学历也很高。比如这个女基金经理,她就是高考的状元。但这41起案件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说“老鼠仓”案件的新特点,第一个,部分涉案金额非法获利特别巨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其中有7件涉案金额累计10亿元以上,同时有13件获利金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
第二个,涉及到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多类从业机构的从业人员。
第三个,它的隐蔽性特别强,刚才那位公安,也叫任志强,都说了,内外串通,共同实施犯罪。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的时候,一个大数据就够用吗?我们还要反思我们有存在哪些漏洞呢?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连线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吴晓求,吴所长,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面对)这样的一个从业人员的时候,你仅仅去跟他强调良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的特点就是嘴上一套一套的,全是良心、责任、道德等等,墙上的规定或者桌子上的规定是一本又一本的,但是漏洞却又是一片又一片的,为什么?据您的观察和分析。
吴晓求:
这个问题,除了他们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以外,我想还是很多的监管制度没跟上,包括我们基金管理公司有关的后台监控技术也得跟上。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对这些“老鼠仓”,这些交易的行为要在法律上,要进行非常严厉的处罚。现在我们都是重刑事处罚,经济处罚不够,有时候他有些人会为了巨大的利益,去挺而走险,有时候他还可以坐牢,只要能够保证财产就可以了。所以我想我们除了监管以外,在法律上要修订一些处罚条款。特别是给这些“老鼠仓”的违法人员,除了以刑事处罚以外,还必须要罚的他倾家荡产,这样才会有威慑力。
主持人:
另外有一点,其实这只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你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万一说道高一丈,你有了大数据,人家接下来可能用更加有智慧或者高科技的手段,是否依然存在这种漏洞,怎么样去魔高了一丈,道还能再高更多?
吴晓求:
我想这个,这个恐怕就是要加强对我们基金经理,包括相关人员的一个法律教育还是非常重要,要让他们知道,一旦挺而走险,一旦违规违法,他就要终生不能翻身,我想这样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我们说的监管和法律之外,这个教育还是不能或缺的,我们有时候也不能单纯的教育就可以不管了,只管其它的事情,所以我们大多数人有时候还是比较敬业的,只是少数的,他还是在做“老鼠仓”的行为,我认为这个教育还是很重要。
主持人:
这还有一个问题,也许很难立即有清晰的答案,但还是想您请教,您觉得这么多年了,针对基金的黑洞等等,很多年前的时候媒体杂志就已经去报道,但是一直却有。包括这次证监会的严打,是到了一个质变,大家可以更放心的时候,还是个依然在量变、在探索,还是说还没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
吴晓求:
治理“老鼠仓”我想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中国还在一个发展过程中,面对巨大的利益有时候会心动,所以通过一两次严打恐怕还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要在法律的监管之下,还是要保持高压的心态。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时常地突击性检查,这个制度也非常重要,有了大数据的完善,实际上说它再高明,因为大数据只要是做的非常完善,数据量非常之大,最后都能够暴露马脚,这个大数据是非常好的一个查线索的技术手段。
主持人:
明白吴所长的意思,不能说只是我突击去办一件事,变成一种常态,而是经常突然地类似巡视这样的一个概念。接下来我们当然也要去关注,当一个事情发生了之后,如果是高高的举起,全社会见到老鼠的时候,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当你真正打的时候,却发现法律的这个棍子轻轻地放下了,那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关注。
解说:
被证监会点名,涉嫌“老鼠仓”的金融机构中,除了华夏基金和海富通基金外,还有来自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平安的这种保险巨头的“硕鼠”,这被很多媒体称为是“老鼠仓”的涉案主体开始多元化。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1:
它的信息披露不透明,与基金相比,保险产品它不实行全资信息披露制度,公众的话他无法通过公开的渠道,了解到保险产品它的运行信息,保险资管机构它也不需要向证监会,报送保险产品的投资经理等等一些具体的信息。
解说:
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张颢,是这次被查处的保险“老鼠仓”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经初步调查,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底,张颢先后借用党某等4个证券账户,利用“老鼠仓”手法交易股票101只,累计成交金额高达8.42亿元,盈利1900多万元。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查这个案子呢,我们在这个资金上面和早期下单,这两块我们都发现了线索,它里边这个很明显,有他自己的手机号码。
解说:
与张颢采用的常规手法获取高盈利相比,原任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另一位涉嫌“老鼠仓”的邓瑞祥,作案手法则相对隐蔽,更重要的是,他还曾在2014年4月就任证监会第16届主板发审委委员。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他这个账户都开的比较早,有些都是,最早的就是开在九几年,要不就是2000年左右的,所以他这个资金打来打去,你要追源头是有非常大难度的,来回倒。
解说:
办案人员发现,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交易趋同的5个账户,实际控制人都是时任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瑞祥的亲属,但并没有发现邓瑞祥直接指导或参与交易的任何痕迹。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对这个案件分析了一下,发现邓瑞详那个案子可能是涉及传递性的,就是他所有的交易都没出现他个人的信息,所以我们感觉他这个指使人和交易人可能是分离的。
解说:
尽管难度大,但经过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证实,这个关键账户的所有人,是时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瑞祥的妻子。
经初步核查,邓瑞祥利用李某等5个账户,在2009年3月到2013年8月,涉嫌利用“老鼠仓”交易41只股票,趋同交易金额2.3亿元,盈利约700万元
中国证监会办案人员:
我们就跟公安那边就是同步研究了,然后联合调查。
解说:
邓瑞祥在离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后,于2014年5月担任了证监会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证监会在2014年9月,发现邓瑞祥涉嫌“老鼠仓”交易,就立刻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予以解聘。
主持人:
但是现实中也有很多“老鼠仓”这样的大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法律对他惩处并不重。甚至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们来看著名的高检抗诉高法“马乐案”,他原来就是基金里头,非法获利1883万,涉案金额10亿多,但是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也就导致后来高检直接抗诉高法。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连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吴晓求。吴所长,你怎么看待老鼠过街,人人当然要喊打。但是真打的时候,法律这个武器是个软棒子,甚至有可能是气球吹的,要不要与时俱进,要不要去进行新常态下的司法新解释?
吴晓求:
对。我们过去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处罚力度都比较低。整个资本市场的违规违法成本是很低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就铤而走险。因为我们很多案例,以前无论是欺诈内幕交易、“老鼠仓”在相当多的时候都是判缓刑。实际上这样一种判罚,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纵容。所以说在这个意义上说,刚才我说到要判他的实刑,我们很多时候是判缓刑,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不妥当的。除了判实刑以外,还得加大经济的处罚,这两个东西一定是要双管齐下的。我想未来随着我们对这些市场的一个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我们马上要相应地修改其它的法律,应该说比这些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主持人:
吴所长,最后一个问题,目前正处在中国的股市又一次狂飙突进,说进入大牛市的状态。每天的交易金额都是八、九千亿这样的一种规模,如果在这样的一个大规模的情况下,您如果要给证监会防范“老鼠仓”一点建议的话,您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在目前的活跃期的时候?不是“老鼠仓”活跃期,而是股市交易活跃期。
吴晓求:
我想第一个就是要加强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也包括一些内控机制的完善,这个是一个前提。如果说这一步都说不好的话,你未来就要花最大的一个成本和代价才可以做好,我想这是第一步。
那么第二步,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加强公司的整个的内部治理,包括公司高层的重视的程度。第三个我们必须修改我们相应的法律和规则,尤其是处罚方面。第四个,还有我们大数据平台的监控措施。
主持人:
好了,时间的原因,到这,非常感谢吴所长。我们都要牛市,不要熊市,更不要“老鼠市”。